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“数”说71年,看常德巨变

2022-09-16 01:46:41 8344

摘要:霓虹灯下、沅江之滨、穿紫河畔……71载,栉风沐雨;71年,沧海桑田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沅澧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湘西北小城迈向“双百”城市,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,从贫穷落后迈向富饶美丽;变化,隐藏在百变的城市面貌中,隐藏在越...

霓虹灯下、沅江之滨、穿紫河畔……71载,栉风沐雨;71年,沧海桑田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沅澧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从湘西北小城迈向“双百”城市,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,从贫穷落后迈向富饶美丽;变化,隐藏在百变的城市面貌中,隐藏在越来越多的笑脸里,也隐藏在不断刷新的数字里。

人均GDP是1952年的359倍 达到中上等收入水平

71年前,当时的常德不过就是座湘北小城,因水而兴、依水而居。1952年全市GDP仅为5.82亿元,人均GDP仅有174元。到1965年,全市GDP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,达到10.1亿元;1978年达到23.4亿元,1992年达到100亿元,首次突破百亿大关;2008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7.1亿元。2017年,突破3000亿元大关,达到3099.8亿元。

数字在变,速度也在变。从5亿元跨越到10亿元,常德市用了13年;从10亿元到100亿元,常德市用了27年;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,常德市用了16年;从1000亿元到3000亿元,常德市仅用了9年。

到2019年,全市GDP达到了3624.2亿元。人均GDP达到了62493元,是1952年的359倍多;如果以美元计算,人均GDP突破了9000美元,达到了9059美元。也就是说,71年间,常德市连续跨越低收入、中等偏下收入门槛,迈入中上等收入水平。

经济的快速增长,全市财政收入也是逐年增加。195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3210万元,到1978年增加到2.2亿元,1997年跨上10亿元台阶,2012年跨越100亿元台阶,2019年达到了183.5亿元,相当于1952年的571倍。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,2005年之后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迅速,“十一五”期间年均增速达到21.8%,2010年突破100亿元关口,“十二五”期间年均增速15.9%,2015年突破200亿元大关,2019年达到281.7亿元。

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大市 成就全市经济半壁江山

常德市是传统农业大市。71年前,常德市工业基本是一片空白,1949年国有工业企业仅有1家,私营小企业和作坊74家,工业总产值不到300万元。

71年过去,常德人民艰苦创业,努力拼搏,工业经济逐渐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特别是近几年来,全市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,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到2019年末,全市产值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72家;其中,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68家,过10亿元的企业有37家,过50亿元的有5家,过500亿元企业1家。

2018年,全市工业增加值一举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4.9亿元,是1952年的712倍。到2019年末,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.0%。工业产品生产能力、产品质量大幅提升。其中,卷烟产量比1952年增长534倍,发电量增长8576倍,食用植物油增长767倍,水泥、集成电路、起重机等产品从零突破,逐渐成为常德的拳头产品,并孕育出了以芙蓉王、金健为代表的中国驰名商标。

工业突飞猛进的同时,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业并没有因此削弱。71年前,尽管是鱼米之乡,但常德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,农业产出水平不高,粮食产量无法满足温饱需求,1952年全市耕地面积506.4千公顷,与2019年相差不大,但产出粮食仅120.2万吨,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。2019年,全市农业总产值702.2亿元,比1978年增长7.9倍。全市粮、棉、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一,其中粮食产量2019年达到378.9万吨,相当于1952年的3.2倍;棉花产量5.5万吨,油料产量58.3万吨,分别是1952年的6倍、49倍;牲猪出栏488.4万头,水产品产量43.9万吨,分别相当于1952年的11.8倍、59.9倍。水果、茶叶、蔬菜、药材等经济作物更是从有到优、从优到精。粮食、生猪、林业等“百亿级”产业越来越多,常德香米、常德茶叶、常德茶油等一批“德”字号品牌越来越响,常德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,常德也实现了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。

城乡越来越美丽 交通越来越方便

71年前的常德城区破败不堪、面积狭小。1949年后,常德城区逐步扩大,但发展仍然偏慢,到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时,城区建成区面积20.7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19.7万人。撤区建市后,常德城市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,城区面积迅速扩大,人口快速增多,2006年市城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,人口增加到60万人。近年以来,常德市大力推进城市创建,着力提升城市品质,先后建设了“三馆三中心”、白马湖文化公园、丁玲公园、武陵阁步行城、欢乐水世界、穿紫河风光带、柳叶湖环湖风光带等一批城市新亮点,先后获得了“全国文明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“国际花园城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市”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国家节水型城市”等多块城市“金字招牌”。2019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5.1平方公里。市城区主干道从解放初又窄又短的“一横三纵”扩容延伸至“十纵十横”,路面也由岩石板、泥渣路变为水泥路、沥青路;城区道路面积提升至1278.6万平方米,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4.5平方米(2018年统计数据);日供水能力从1988年的18.5万立方米提升到2019年的42.4万立方米。

与此同时,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造,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、美丽乡村建设、乡村振兴行动。目前,全市基本实现了电网、电话、有线“村村通”。到2019年末,全市有1858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,1894个村通了自来水。

71年前,常德仅有4条公路,通车里程378公里,且年久失修,损毁严重。20世纪50年代、60年代、70年代先后掀起了3次修路高潮;80、90年代为推动路面改造、加宽,组织实施了3次公路建设大会战,进入新世纪以后,全市围绕打造泛湘西北交通枢纽城市目标,着力打好交通跨越大会战,破解高铁、高速公路交通瓶颈,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。全市公路年客运量从1952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6803万人,公路、水路年货运量从73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1.6亿吨。高速公路总里程从无到有,达到430公里;桃花源机场经几轮扩建已升级为4D机场;石长铁路、黔张常铁路成为常德重要出行通道,常益长高铁正加紧施工,多条高铁列入规划,常德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。

百姓口袋越来越鼓 日子越来越好

城市在变美,乡村在变靓,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。

71年前,常德居民收入微薄、糊口艰难。1952年常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43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只有79元;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96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4元,分别是1952年的237倍和208倍;按一家平均3口计算,城乡家庭收入分别达到10.16万元和4.49万元。

1952年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仅为175万元,人均不到0.5元。到2019年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3301.3亿元;其中,住户存款2222.4亿元,人均存款3.85万元,是1952年的7.7万倍。口袋里面有了钱,常德居民的消费升级换代不断加快。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617元,是1981年的53.5倍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782元,是1981年的59.46倍。城镇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(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)也是大比率下降,以2018年为例,分别由1981年的54.5%、66.4%下降到2018年的28.8%、28.7%。

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事业也在不断改善。1949年,常德卫生机构仅20个,全部医院床位加起来仅有266张,卫生技术人员2367人。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218个,其中医院111个,乡镇卫生院185个,妇幼保健院10个,专科疾病防治院22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4个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1145个,村卫生室3579个,卫生技术人员39547人。

71年前,常德高等教育还未起步,1949年中等学校只有3所,在校学生只有655人;普通中学22所,在校学生仅5198人;小学在校学生11.9万人。2019年末,全市有普通高校5所,在校学生5.7万人。中等职业学校42所,在校学生4.7万人。普通高中45所,在校学生7.6万人。初中学校233所,在校学生14.1万人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0.9万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

来源:常德日报

作者:谭明

编辑:诸雨奇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